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碳達峰碳中和重要工作部署,提升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創新能力,加強雙碳相關學科團隊建設,引領推動我省雙碳科技創新,我院特發布“2022年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雙碳科技創新項目申報指南”,請各有關單位按照通知要求,認真組織、推薦、申報項目?,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方向
1.富氧燃燒技術
2.生物質超臨界氣化制氫技術
3.氨/氫摻混燃料燃燒技術
4.江西省低碳發展優化路徑
二、申報單位基本要求
項目申報單位主體為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同時必須有大院大所或知名高校作為合作單位共同申報,鼓勵產學研合作。
三、申報人員基本條件
1.項目負責人應為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在職在崗人員,合作單位負責人為相關領域學科帶頭人,原則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受聘于多個依托單位的,只能通過一個依托單位申報。
2.受聘于內地單位的外籍科學家及港、澳、臺地區科學家可作為項目(課題)負責人,全職受聘人員須由內地聘用單位提供全職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職受聘人員須由雙方單位同時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為項目申報材料一并提交。
四、其他要求
1.項目組全體成員、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誠信狀況良好,無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和相關社會領域信用“黑名單”記錄。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負責人在申報時須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對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信用承諾。
2.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各方須簽訂聯合申報合作協議,明確約定項目申報單位、參與單位承擔的研究任務、考核指標、專項經費比例和知識產權歸屬等,并作為申請書的附件提交。
3.項目申報材料和相關證明材料不得包含法律禁止公開的秘密內容或申報人要求保密的內容,如涉密需脫密后提交。
五、項目申報受理
(一)申報受理方式
項目申報采取紙質文本結合電子文檔申報的方式進行,由項目負責人、項目申報單位進行申報和推薦,由江西省科學院科研開發處組織、論證、實施。
(二)申報推薦時間
請各項目負責人和申報單位在2022年6月27日前提交申報材料,完成相關工作,逾期未提交的,不予受理。
(三)項目受理咨詢
江西省科學院科研開發處(南昌市昌東大道7777號研發中心大樓A301)。
聯系人:陳志寶、石金明
電 話:0791-88172009,0791-88176315
附件:
2022年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雙碳科技創新項目申報指南
江西省科學院
2022年6月10日
2022年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雙碳科技創新項目申報指南
本專項主要圍繞低碳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前瞻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研究,包括富氧燃燒技術、生物質超臨界氣化制氫技術、氨/氫摻混燃料燃燒技術、低碳發展優化路徑等方向。項目總經費800萬元,實施期2-3年。采取公開邀請、論證立項的方式進行組織申報,鼓勵產學研用聯合申報。申報指南如下:
1、富氧煤粉燃燒控制與富CO2煙氣的壓縮純化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高濃度CO2和H2O對煤的燃燒和硫氮污染物的釋放行為的影響,進行富CO2煙氣的壓縮純化技術研發,研究富氧燃燒煙氣加壓過程中SO2、NO的轉化機理及相互影響因素。
考核指標:搭建一套富氧燃燒小試試驗平臺,包括一套富氧燃燒爐-窯小試系統和一套CO2壓縮純化系統,其中,富氧燃燒爐-窯小試系統的加熱功率大于40KW,可以實現每小時5-100g/h連續給粉,CO2壓縮純化系統的CO2處理量為10kg/h;獲得富氧燃燒基礎數據,得到富氧燃燒機理和S/N原生控制規律,探索原位固硫減氮的方法;獲得壓縮純化過程中S、N轉化特性。申請發明專利≥2項。
2、生物質超臨界氣化制氫技術
研究內容:研究適合江西特色生物質資源的超臨界水催化氣化制氫關鍵技術,研究超臨界水環境下能量與物質耦合輸運、多場協同的生物質催化轉化機理與調控方法,研究生物質中主要有機成分催化轉化的反應機理與調控機制,揭示超臨界水生物質催化制氫過程中能質傳輸與轉化的規律。
考核指標:搭建一套超臨界水生物質氣化試驗平臺,包括一套生物質漿料制備系統、一套間歇釜式反應器系統和數據采集系統。其中生物質漿料物料濃度大于40%,釜式反應器容量大于500mL,設計溫度壓力上限分別為750℃和35MPa。氣相產物中H2體積百分含量≥50%,碳氣化率≥90%,氫氣產量≥20 mol/kg。獲得生物質超臨界水氣化在不同影響參數下的基本規律;探索生物質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轉化機理與反應路徑;獲取生物質的反應動力學規律。申請發明專利≥3項。
3、氨/氫摻混燃料高效清潔熱轉化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氨/氫摻混燃料火焰基礎燃燒特性,利用先進激光測試技術與高精度數值計算方法,研究新型氨/氫摻混燃料火焰結構及動力學特性;研究噴嘴結構、尺寸及噴嘴材料對新型氨/氫摻混燃料火焰穩定燃燒機理的影響,建立含氨/氫燃料摻混燃燒噴嘴設計準則及清潔火焰調控策略;采用新型高溫煙氣脫銷功能材料實現燃燒尾氣中氮氧化物的高效脫除。
考核指標:搭建一套氨/氫摻混燃料工業加熱爐試驗平臺,其中燃燒功率不小于100kW,氨/氫摻混比例不小于50%;在尾氣中3.5%氧氣濃度條件下、當最高摻氨/摻氫比例不低于30%時,燃燒器出口氮氧化物濃度≤50 mg/m3,煙氣其它成分排放優于國家及行業現行大氣排放標準;建立摻氨燃燒CO、氮氧化物、有機污染物的預測模型,預測誤差≤15%。申請專利≥3項。
4、碳中和目標下江西省低碳發展優化路徑研究
研究內容:調研國家和江西省相關政策規劃出臺情況,研究分析江西省社會經濟和產業、資源能源、碳排放發展現狀,系統評估江西省在經濟增長、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等約束性指標方面面臨的挑戰,識別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潛在政策需求;模擬研究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情景下,江西省的碳排放總量及結構、能源消費總量及結構、能耗強度、非化石能源消費量情況等發展趨勢,厘清江西省低碳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構建江西省低碳發展政策模擬模型,定量評估主流減碳政策的施行對江西省的經濟增長、行業利潤、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社會經濟影響;研究關鍵行業和產業發展的低碳和零碳技術需求,編制江西省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提出面向雙碳目標的江西省低碳發展路徑和綜合部署方案。
考核指標:形成江西省低碳發展政策需求調研報告1份;形成江西省中長期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預測模型1套;形成江西省雙碳技術路線圖1套;提出江西省低碳發展路徑和綜合部署相關政策建議1-2套;發表相關論文1-2篇;研究成果通過發布會向社會發布。